邁入超高齡社會 全齡通用宅的重要角色
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和少子化雙重影響的背景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位青壯年需扶養的老年人口數量增加,這樣的人口結構轉變,引起了大眾對全齡住宅概念的關心和重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住宅未能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多元需求,迫使我們思考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同時又能容納不同年齡層居民、實現共融的全齡宅。
全齡宅以及全齡通用概念的核心在於創造一個具有共融性的居住環境,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需求。這種住宅設計應包括易於移動的設備、無障礙設計、社區活動中心等,旨在促進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互動,形成一個和諧、互助的社區。
「全齡通用宅」的設計是為了適用所有年齡層的人,無論是兒童、年長者還是青壯年人,提供適宜的居住環境,以終身宅的概念導入建築設計。根據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提出的「通用設計」七項基本原則,這種設計不須經由改良或特別設計就能被更多人使用,除了考量身障者和其他弱勢使用族群,也顧及一般人的使用情況及需求,如公平使用、靈活運用、簡單易用、容許錯誤、簡明訊息、省力操作、度量合宜等等。
全齡通用宅的主要設計概念包括通用化的空間設計、預留全齡化的設施以及防止意外與緊急救援的措施。例如空間預留足夠動線、設置無障礙通道、預留全齡化的設施方面等等。
以遠傳建設的遠傳丰景建案為例,該建案充分體現了全齡宅理念。不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休閒型態,包括休閒、娛樂、運動、健康、親子主題設施等多樣公共設施,更獨具創意地引入獨立雙層會館,真正實現了全齡友善的理念,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元、貼心的生活服務。這樣的建案既滿足了老年人對安逸與便捷的需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年輕家庭對親子活動和社交的渴望,讓社區的每位居民都能在這個空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樣的全齡宅設計不僅強調社區資源的共享,也促進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交流和互助。這種共融性的設計不僅使社區更加活力四射,同時也更好地滿足了現代多元家庭結構和居住需求。因此,全齡宅的發展不僅為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也有效應對了老年社會所帶來的種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