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新未來:BIM相關應用
專訪長昇事業夥伴—冠奕建設董事長特助吳冠廷
科技築基 安心安家:長昇事業夥伴的智慧建築新紀元
在科技浪潮席捲全球之際,擁有半世紀底蘊的長昇事業夥伴,正目標以前瞻視野將建築資訊模型(BIM)與人工智慧(AI)等先進技術導入建築流程,
不僅提升了營運效率與工程品質,更以此為基礎,為客戶構築兼具安心感、歸屬感及永續價值的理想家園。人本建築學院特別專訪長昇事業夥伴—
冠奕建設董事長特助吳冠廷先生,深入了解長昇如何透過科技應用,在傳統建築產業中開創智慧建築的新紀元。
AI精準決策與BIM整合規劃:構築安心住宅的起點
吳冠廷特助指出,AI 正逐步改變各產業的商業模式,儘管建築業相對傳統,長昇仍積極思考「重新解構整個產業的模式」以導入科技。建設公司的流程繁瑣且耗時,從選地到售後服務環環相扣。譬如AI 在土地開發前端即展現巨大潛力,台灣土地產權複雜,傳統仰賴人工尋找與比對效率低且易失真,如能透過 AI 整合政府地政 Open Data,納入公共工程規劃與預期工期等參數,即可快速分析土地產權複雜度與周邊實價登錄,策略性找出適合開發的土地並評估最佳購地時機。建設公司如能引進這項流程,不僅節省人力與決策時間,更能降低購地成本。長昇事業夥伴期望能透過不斷的科技引進,優化整個決策企劃環節,將利潤「回饋給消費者」,推出更平價優質的房屋以「實現居住正義」。
BIM與AI強化營建管理:從源頭確保結構與品質
傳統工程常發生機電管線與結構衝突,影響居住品質或需破壞結構,吳特助表示透過 BIM 提前整合機電概念,可跑出初步管線配置 3D 模型,檢討高度、穿樑位置等是否符合原則,這有助於「確保工地跟建築物本身的安全」。BIM 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整合不同設計師造成的介面衝突,尤其能減少設備衝突,利用 BIM 3D 模型,可以精確計算鋼筋、混凝土、磁磚等營建用料數量。相比傳統紙上作業易多估造成「營建廢棄物」,BIM 能「更精準地抓出」用量,「降低」甚至是避免「浪費」,以達到「環保」境界。
建築結構安全是重中之重,BIM 軟體能精確計算鋼筋混凝土等數量。吳特助結合現場經驗指出,透過現場叫料與監工師傅綁紮情況對照 BIM 數量,能有效預防確保鋼筋數量與綁紮方法確實執行,避免混凝土澆灌後無法檢視內部狀況的疑慮,這是對建築安全「很大的一個保障」。即使是容易出現問題的防水工程,BIM 也能協助提升精準度,可精確計算防水施作面積,並協助分配工班區域,讓工地管理人員「確認各區域是否已確實施作」,避免人為疏漏造成的防水漏洞,提高建築的「防水的保證性」。此外,長昇在深耕13和深耕17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選擇電力「直發直用」優先供給社區大公設施,並透過 AI 系統偵測用電量以調度電力,降低社區尖峰時段電費,為住戶省下未來電費!
克服挑戰 創新前行:提供兼具品質與關懷的安心居所
在建築產業推動科技轉型面臨諸多挑戰,導入 AI、BIM 需龐大資源投入。更關鍵的是面對這些新興科技,企業內部同仁接受度,資深員工與新技術間容易產生「世代隔閡」,以及現場執行條件的困難。面對這些阻力,長昇事業夥伴展現堅定投入,公司聘請外部顧問公司協助導入 BIM 與 AI 系統,並進行內部員工「教育訓練」。對於新的工法或材料則採取「試作」策略,如在深耕 17 案場製作 1 比 1 樣品廁所,透過試作成果的「完整性跟成功」來建立信心說服同仁。吳冠廷特助在其中扮演重要「溝通橋樑」的角色,協調管理層理念與現場執行,整合各方意見「求同存異」為案子找出最佳方案。
面對科技浪潮與市場需求,長昇事業夥伴正透過 AI 與 BIM 等前瞻技術,積極重塑建築從概念到交付的每一個環節。從前端智慧土地決策、精準規劃設計與營建管理,到後端高品質掌握與永續能源應用,長昇不僅追求硬體卓越,更融入對「家」的情感、環境責任及居住正義的實踐。未來,長昇將持續深化科技應用與流程優化,並將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益回饋給廣大消費者,提供兼具創新科技、卓越品質、合理價格與深厚人文關懷的安心居所,穩步邁向引領產業轉型、構築永續美好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