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建築」時代來臨!

台灣政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中,積極制定了淨零排放的策略。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以明確指引未來的轉型方向。這份總說明以四大轉型基礎為支柱,強調「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層面的轉型與創新。而其中「生活轉型」的重點策略包含打造以「使用」取代「擁有」的生活方式、培養零浪費低碳飲食習慣、打造低碳、共享運輸網絡與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及推動新舊建物為「淨零循環建築」等等。

淨零建築不僅僅是一種建築標準,更是一種永續發展的生活理念。透過政府的倡議,台灣進入了淨零建築的時代,這不僅是對環境的關懷,更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


新竹新豐「遠傳丰景」建案中庭綠意盎然,圖為櫻花步道

其核心理念在於將建築的碳排放降至最低,甚至達到淨零排放。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和結構改變,包括高效能的能源管理系統、再生能源的應用以及智能化的建築設計。而政府提出的「生活轉型」中,特別著墨於建築的循環利用,即將新舊建物轉變為淨零循環建築。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革新,更是一場將人類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社會革命。

淨零建築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與努力。在建築方面,政府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評估體系,推動建築業者將綠建築理念融入實際操作。這包括建築能效標示、智慧建築標章評估等機制,透過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建築行業邁向更低碳的新時代。

在推動淨零建築的同時,政府更積極推進綠色金融3.0,通過金融工具引導企業實現淨零轉型。金管會要求銀行將永續發展指標納入授信準則,透過低利融資支持建築的永續經濟活動。這不僅是為了符合國際氣候目標,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實現環保理念的財務支持,將淨零建築轉型的動能從政策層面擴散至市場。

淨零建築的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業的變革,更是對人類價值觀的重新審視。這種轉變將建築視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尋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能性。同時,這也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推動著一種更加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興起。在這個過程中,建築業者、企業、市民,每一個人都將扮演關鍵的角色,期望能透過共同的努力,為下一代留下更為美好的環境!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