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智慧家居」變成你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家庭採用智慧家居技術,將傳統家居環境升級為智能化的家庭環境。
早上起床時讓窗簾自動地拉起;出門後能遠端遙控智能家電;在下班回家前事先開啟除濕、空調、燈光等系統,都是常見的使用情境。
根據綠建築資訊網提出的要求,智慧建築應該包含以下八項指標:
綜合佈線指標、資訊通信指標、系統整合指標、設施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和智慧創新指標。
以下是智慧家居應用層面的實際效益介紹:
一、降低平日開銷
台灣各地都有冷熱、潮濕與空氣污染問題,家庭在用電都有不小的開銷。
透過先進的感應器連上網路,就能偵測溫度、濕度和空氣品質,也可以藉由遠端APP來開啟和關閉家中電器,甚至能有效地監測用電量並提醒家中成員哪部分用電過高須注意調整。
除了上述提到的監視用電,還有各式功能的監測器,例如:水監測器、門窗感測器和氣體監測器等等,從而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
二、提升生活品質
日常家務事耗費大量時間,如有臨時事件發生,就需要額外花時間處理。
若使用智慧家電並透過手機APP自行安排每天的家務,就能更有彈性地規劃時間。
例如:增加陪伴家人的時間、找回更多睡眠時間等等。此外,還能透過遠端設定家中的室內環境,例如窗簾、燈光和音響,讓身心疲憊的人在一進家門後能得到舒緩和放鬆。
三、兼顧家庭照護與安全
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加劇,家庭中的長者照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透過智慧家居的床感測器,可以輕鬆監測長輩的睡眠情況,並掌握其臥床時間與坐起的狀態。環境感測器也能準確監測溫度、人體動態、亮度和震度等資訊,提供火災預防和家庭成員安全保護的功能。智慧家居還能監測孩子在客廳看電視的時間,如有過長,家長可透過遠端關閉電視。
這樣的設備不僅能因應家中小孩和年長者的照護需求,也能讓人們享受更安全、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讓您在工作中更能兼顧家庭狀況,提高工作效率。